肉文小说 - 言情小说 - 如珠似玉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30

分卷阅读130

    这位都不会动怒,反而淡定的看着。等到下次上朝,言官还想再多说,当今就会找出一堆这位言官的黑历史,把他弄得名声扫地,斯文不再。

要说当今不爱听忠臣良言,那也不是,有些时候他还是会积极采纳的。所以这也导致言官们的心情犹如坐云霄飞车,一时好一时坏。

今天言官要直谏的是关于皇后住在紫宸殿这件事,虽然这是皇上的私事,但是在言官看来,皇帝的家事亦是国事,他们说上几句也是无妨。

“陛下,皇后进宫三月有余,至今仍住在紫宸殿中,微臣以为,此举不合祖宗规矩,”言官甲痛心疾首道,“还请皇上不要沉迷于男女之事,让皇后迁出紫宸殿。”

站在他旁边的官员抬头看了看皇上的脸色,默默无言的挪动着小碎步,离这位言官远了一点点。

你说这种事情,没事提出来干什么?没见李相张相都没有开过口吗,你一个小小的言官,是有多想不开,才对陛下的私事指手画脚?

就算你想青史留名,也不该挑着这件事来谏言啊?

难道史书上记载一笔,德隆某年某月,某言官因让皇帝皇后分居而引得皇上大怒,被皇上夺去乌纱帽云云,很光荣?

让后世看了,也只会觉得这言官多半有病,吃饱了撑着闲得慌,才去管这种事。

如果皇上沉迷女色,后宫妃嫔如云,你去谏言,留在史书上也算是个美名。今天这种情况,完全跟沉迷美色是两码事啊。

再说了,你这会儿在朝堂上说得痛快,出去以后也不怕被顾家兄弟套麻袋?

“皇后乃一国之母,迁宫不是小事,怎么能轻易搬动?”晋鞅淡淡开口道,“此事朕自有主意,尔等不必再多言。”

“皇上……”言官甲不死心道,“大丰从来没有皇后居于紫宸殿的先例,微臣担心这会祸乱朝政啊!”

这话明白点讲就是,我担心皇后野心勃勃,对你的皇位有想法。

全朝文武百官齐齐静默,看着这个言官的眼神,犹如在看一个傻子。

皇后住在紫宸殿是不合规矩,但话不能这么说啊。

这话说出来,这是瞧不起皇上还是瞧不起满朝文武大臣,皇后住在紫宸殿就能动摇国本,那皇帝得多没本事,才能把皇位都玩丢?

大家再去看皇上脸色,果不其然,已经阴沉如水,似乎这个言官再多说一句,他就要发怒了。

于是众位官员,默默地默默地把头埋了下去。

第66章

“放肆!”晋鞅冷眼看着这个一副正直模样的言官,冷声道,“朕勤政为民,后宫更是没有其他妃嫔,不过是与皇后同居一处,便被你说为沉迷女色,朕看你是为了挑拨朕与皇后的感情,引起帝后感情不合,其心实在可诛。”

晋鞅根本不与这个言官争辩紫宸殿这件事,他站起身面无表情道:“朕看你不是为了朕好,而是想让朕事事顺着你的心意办事。”

“微臣惶恐。”言官没有想到皇上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反应,膝盖一软,便跪了下来。早知道皇上有这个反应,他今天绝对不会站出来说这件事。

前几日他听人说,皇上待皇后只是面上的情分,状似深情,实际上不过是想借用这些举动麻痹太后与顾家,好坐稳江山。他这个时候站出来,也是为了钻这个空子,哪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与他预想中的完全相反。

想要借此机会讨好皇上,并且名留青史,哪知道自己走了一步臭棋,别说名留青史,只怕连官职都保不住,要想起复恐怕更是难上加难。

“朕需要的是为国为民的好官,而不是整日盯着朕后宫的人,”晋鞅瞥了一眼这个言官,“革去职位,永不起复。”

言官听到这话,咬了咬牙,梗着一口气拼了:“陛下,微臣此举也只是为了天下万民,请陛下明鉴,难道您忘了东宁之乱吗?!”

大卫朝时期,东宁帝十分宠爱皇后,让皇后母族权倾朝野。东宁帝驾崩后,皇后突然发作,不仅派兵把所有皇子都关押起来,并且还头戴皇冠,登上御座,让满朝文武官员对她三呼万岁。

皇后登基为帝,史称玄安帝,执政二十余年,励精图治,让大卫朝四海升平,八方来朝,从百姓的角度来看,实在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

但是后世的文人对她褒贬不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是一个女人,一个登上皇位,还敢纳面首的皇帝,很多人认为她这是对东宁帝不忠,为女人之耻。但也有部分文人认为,她是女中豪杰,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也能被称为英明之主。

但是不管后世人怎么看待她,玄安帝让后世很多皇帝对皇后都有防备之心,这就是为了避免他们自己走上东宁帝的老路,戴上无数顶名留青史的绿帽子。

玄安帝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为帝者,皆有三宫六院,朕虽为女子,然亦为帝君,又岂能与先辈们有异?”

也正因为这句话,让玄安帝被后世不少文人骂了几百年,但这些文人骂得再厉害,也不得不承认一件事,那就是玄安帝在位时,那些自命清高的文人们,也都老老实实跪在玄安帝的御座下,恭恭敬敬的称呼一句万岁。

现在文官这句话,几乎是明晃晃的在说,当今皇后有可能成为玄安帝第二。

这种耸人听闻的话一出口,满朝皆变了脸色,而晋鞅的脸,也完完全全的沉了下去。

“陛下,微臣对您忠心耿耿,绝无二心,”顾之瑀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他看了眼那个文官,“蒋大人如此诬陷皇后娘娘,诬陷微臣一家,微臣万万不敢担此罪名,请陛下明察。”

说完,他取下头顶上的乌纱帽,伏地跪下:“微臣以及家人对皇上的忠心天地可鉴,但若因为舍妹成为皇后,就要受如此不白之冤,微臣愿意辞官回家,以示清白。”

“顾卿不必如此,”晋鞅走下九级玉阶,来到顾之瑀面前,亲手替他把乌纱戴回头上,“顾家的忠心,朕心中有数,你不必把这等jian邪小人的话放在心上。”

“微臣谢陛下信任,”顾之瑀红着眼,哽咽着朝晋鞅弯腰行了一个大礼,“微臣有罪,不该行此举让陛下为难,只是此等滔天大罪微臣一家不敢受,不更受,更不会犯。”

“皇后几次三番提出要搬往鸾和宫,是朕把她拦了下来。所以皇后居住紫宸殿乃是朕的意思,与皇后无关。”晋鞅看了眼那个瘫软在地的言官,冷声道,“此人当庭诬陷皇后,诬陷朝廷命官,实在可恨。不仅他此生永不能为官,他的子孙三代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