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小说 - 耽美小说 - 与子同舟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7

分卷阅读67

    太守成瑨处死桓帝乳母犯事的外孙张子禁。与李溙一般,这几起算宦官与权臣势力网交错吞噬中的结点,而双方因摩擦激起的其他稍弱一些的涟漪更是层出不穷,比如权臣对侵夺田产、贪赃受贿的宦官子弟的处罚,其中利益和权势的繁杂和深水,不能仅仅以宦官子弟的作风不端一言概之。

自然,客观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修养、自制或家族底蕴,当你突然承担起你自身难以承担的地位、权力与金钱,对于一般人而言,这天上掉下的馅饼,只是诱人的锁链与陷阱而;而宦官群体可以说即处于这样的情势之中。

这些社会引人追逐的标的,宦官的获得,并非由社会所认可的对价而获得,而是完全的偶然与机遇,即与帝王一人的亲密相关性而获得。

而宦官之所以在桓帝处能够得到如此大的恩宠与机遇,与桓帝自身的个体性又割离不开。桓帝本只是蠡吾侯之庶子,在洛阳的根基与资源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少得可怜,十五岁的年龄,相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更成熟些,可年龄与时间也没有能让他积累其他足够的资本,在梁氏一族如日中天之时,锁入洛阳深宫的火凤,可依赖的,乏乏可陈。

也许,王朝的最后,势力网的织结叠架,即使你不断地小心回避与修补,却还总是避免不了相互的吞噬、破坏、残破,然后陨灭。

也许,从某一个具体的点,某一件具体的事,没有道德地去做,或者没有正确地去做,但是,这并不代表,它只如它对手所描绘的模样如此而已。如果不能共存,那么相互诋毁早已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

祸事的涟漪漾及越广,从太仆杜密到御史中丞陈翔,从颍川名士陈寔到江夏八俊之一范滂,皆因或大或小开罪于宦官群体而被下狱;如今,从群体到群体的相互对踞演变为一方试图对另一方的清洗,而且是对一朝英才群体的试图割除,其中所散发的腐朽及没落不言而喻。桓帝在其中的平衡失位,才最终落就他帝王的一处败笔。不过,至少在目前,都只是相互小心翼翼地试探而已,最终的落局与渐染谁也不得而知。

现今朝中得以保全的名臣当首推太尉陈藩,陈藩乃汝南平舆人,师从胡广,李溙任青州刺史时,其任乐安太守。当时青州境内官吏闻李溙言明刚烈,多辞官而去,惟陈藩清廉而留下。陈藩与司空刘茂同向桓帝进谏,陈藩以申屠嘉斥责文帝男宠邓通、董宣当着湖阳公主之面处死其家奴为例,劝诫桓帝效仿贤明之君,宽赦李溙等人。

桓帝本即不喜胡广,诛梁氏一族时便以胡广不讨伐梁冀为由贬了胡广的官,胡广善为官,可以说是平衡官场不可多得的润滑剂之类的作用,而陈藩相对来说,少了几分油滑,多了几分激烈。在桓帝看来,陈藩是以邓通暗讽其与张让的关系,并且还有一层言外之意,即讽其有明君之瑕疵,却无明君之德行。而桓帝实际上更偏重实用之才,能为己所用者,如尹勋、冯绲、李溙、段颎之流,陈藩在其看来,只不过给天下树立的定海神针而已,不能退敌,也不能富国。如此一来二往,桓帝便免了陈藩的太尉一职。

李溙等人被关在由宦官负责的北寺狱,牢狱狭小,虽是一人一间,却不足十平米。牢狱内昏暗幽涩,只在墙端开着一扇很小的窗,四面封闭,通风不是很畅通,其间夹杂着血腥味、霉味和其他难闻的味道。

李溙是被重点监押看守的对象,张让也存心不想让他好过,林脩求了许多门路,上下打点,才能给李溙送些吃的,却也不能见到李溙一面。这日,狱卒从牢门的窗口将装着点心的食盒扔下去,很是轻慢,点心都滚落在地上。李溙坐在很是简陋的木塌上,单间内倒也不是很脏乱,除了李溙的只着一身贴身的内衫,内衫破着的一道道带着血痕的口子上,明显是受过刑的痕迹。

李溙见那点心,便知道那定是林脩设法与他送进来的。都在地上落了灰,李溙本不是很在意,可转念一想,林脩定知道自己本即不属于在牢狱之中还惦念着几分吃穿用度的人,如今被张让重点关照,却还千辛万难只是送了一盒点心进来,想必说不定有什么消息与计策。

幸是四周封闭,也无人监视,李溙便将拿点心一个个的捏开,可捏了好几个也并无什么特别。到最后一个时,捏开后也没什么纸条之类的消息,可里侧却与一般的点心不一般,细看多了一层透明的胶质物。李溙细细地剥下来,上面用可食用的色汁写道,“招供宦官同党,吃掉”。李溙看那纤细的笔触,一时有些无语,初始还有些排斥,为求一身之安,要将宦官子弟与自己说成是同党,怎么着心里都有些别扭难受,可能还有些世家名门的傲气作祟,不甘将自己与那些无品无德的宦官子弟归为一类。可若是固执己见,林脩好不容易才能将消息送进来,在家中定是心急如焚,若如此即轻易辜负他,也于心不忍。

却说林脩与符明在书房内相对而坐,愁眉深锁,清茶已添了一杯又一杯,符明声音虽还是一如既往的温和,可那声线中却也明显带着焦躁与担忧,“消息已传进去了,可不知李大人会不会照做,而且照做了也不知道有几分作用——”

林脩听得,将杯中的茶一饮而尽,可还是觉得越发的干渴烦躁,两指将茶杯霎时倒扣在案上,“洺宣也不是那么迂腐的人,定会照做的,只是仅仅如此,还不够!”

“陈大人都已被桓帝折了下去,如今不知还有谁都够挽回桓帝的心意?”

“就如今事态而言,我想桓帝定也心知肚明,此时并不适合对权臣的一番大动干戈,只不过权臣与宦官处在一个胶着的点上,若是有新的有权威的第三方出面,一来可以给桓帝一个台阶,另一方面也可以再度警告心怀叵测之人不可轻举妄动。”

“长卿指的是?”

“照如心知即可。只是,即使这次能够侥幸逃脱,但也最多抑制而不发,不能消弭于无形,如今早已是波涛汹涌,这次若洺宣能够平安,今后之事,却要及早做好准备。”

符明看着林脩几日来已经疲惫了很多还泛出些青白的脸色,听得这话,也不禁心沉下来,“可是如今李大人已身在局中,想必你我也不能幸免,即使逃过这次做好准备,又如何跳出这局?”

“至于我,如今也只是太学生而已,并没有真正深入这政治漩涡之中,若急流勇退,也无人能够分暇顾及;至于你,到如今,还有什么可放不下的,世事难料,珍惜眼前人为好。冯岱袭祖母获嘉长公主封获嘉侯,冯家枝繁叶茂,冯岱保你一人还是绰绰有余。那些过去的小磨蹭,在如今的大波大浪前也无需再别扭了。”

符明听得林脩说起冯岱,本有一些赧然,完后却也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