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小说 - 言情小说 - 古代农家日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07

分卷阅读307

    会周东平。

周东平见她这里走不通,当即又写了几封信给自己的老师和一些好友。但主考官在科举考试为难考生,这种事是十分敏感的。作为清流的老师和好友帮了他说话,必然会影响自己的名声,被人所攻讦。为此谁也不敢搭理他,更不用说帮他说话了。

那头赵良既抓了周东平的把柄,想要为自己阵营谋这个坑,动作自然十分迅速,不给周东平求助的机会,不过十天的功夫,上面的责罚就下来了,直接贬谪周东平到贵省一个极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做知州。

通知下来,王氏当即收拾了自己的东西,把宅子卖了,告诉周东平道:“我要回京跟女儿过了。你是打算和离回头去娶顾小姐,还是想纳妾,都随你。宅子我已卖了,买家答应说可以让你住到离任。你好自为之吧。”

周东平对于王氏这次的袖手旁观十分不满,还想用和离来威胁一下王氏,却不想王氏自己先提及,而且做得如此决绝。周东平这下子彻底慌了。他是不敢休王氏的,他还希望王氏气消之后,念及夫妻情份,能央求她的叔伯兄弟们帮他一把呢。

他千央万求地想要挽留王氏,无果,只能送王氏离开。而他自己接到调令后必须在一个月内赶到任地,那边路途虽不远,但道路崎岖难走。再者新任的知府已经到任,他再留在此地只能自取其辱,当即也收拾行装准备赴任。

“东翁,我父母年事已高,早就写信叫我回去。这次我不能跟您去贵省了,就此跟您别过。”李一同过来跟周东平辞行。

周东平彻底懵了。

李一同跟在他身边做师爷已差不多十年了,两人情趣相投,行事默契。王氏在生活上照顾他的衣食住行,李一同在公事上为他排忧解难,两人在他生活中完全不可或缺。怎么这会子一个个都离他而去?

“你是见我落魄了,就要弃我而去么?”周东平脸色极为难看。

“东翁刚做知县的时候,又不是没去过偏远山区,情形远比现在艰难,我又何曾有过一丝抱怨?只我现在年纪大了,父母更是年迈,我也该回去守在他们身边,好好孝敬他们了。”李一同自然不会说自己看周东平做事越来越没有底线,道不同不相为谋了。他只拿孝敬父母来说事。

周东平苦口婆心相劝,李一同却心意已决。最后,周东平只得带了钟安等几个家仆小厮,孤零零地上了路。

坐在颠簸的马车里,周东平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不过是稍稍为难了一下关乐和的弟子,怎么就落到了这般田地呢?那关乐和离开朝堂十几年,怎么还能有这么大的能量?

他要是知道关乐和并不知此事,更没有插手,全是他为难的那个十二岁的孩子出手反击的结果,不知道他会不会气得吐血。

因那晚赵良的召唤,周东平吩咐钟安给杜锦宁设的局没有实施下去。又知道有赵良盯着,之后他也没敢再打杜锦宁的主意。杜锦宁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送了黄澄明回县里后,杜锦宁十分放心地在鲁小北、汪福来的陪同下,一处处地查看茶馆和书铺的经营情况。

直到这时,姚书棋一直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用前所未有的恭敬态度对杜锦宁道:“少爷,有一件事我一直没跟您禀报,就想等您考完试再说。”

☆、第三百三十章竞争者出现了

“什么事?”杜锦宁在茶馆里坐了下来。

这是在府城城西开的一家茶馆,此时还没到营业时间,茶馆里空空如也,倒是很方便谈事情。

“是这样,自打您的、、售卖之后,陆陆续续也开始出现一些仿写的话本。只是作者的水平不够,写个薄薄的两三本,最多十万字就结束了,情节不够精彩,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我就没跟您说。”

杜锦宁点点头。

跟风之作嘛,哪里都有,不足为奇。而且这时代的人写话本,基本都是两三万字的短篇。写过的人就知道,写惯了短篇的人,你叫他写个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字的大长篇,他没个一两部作品练手,一下子完全做不到。复杂的线索,众多的人物,一环环的情节设计,会让他感觉一团乱麻。

不过,两年的时间,也足够酝酿出现一部有水准的跟风之作了。

果然,姚书棋接下来的话就证实了杜锦宁的猜想:“现在却有一部叫的话本出现。如果仅仅只是话本,还不足为虑,但他们也采用了咱们的模式,先在茶馆里说书宣传,随后印刷出来在书铺里售卖。而且为了抢客源,无论是茶馆还是话本,收费售价都比咱们的低。”

杜锦宁问道:“那它对咱们的茶馆和书铺生意有没有影响?”

“现在还没有,因为跟在茶馆里听书,或是在书铺里买书的,都已被情节深深吸引,想要知道后续如何,倒没人为了省那几文钱舍弃咱们跑到新茶馆去喝茶。至于话本,我也叫伙计们打听了,那些迷话本的说咱们的话本出的太慢,不够看,所以除了买咱们的话本,也把那本买了。”

姚书棋叹了一口气:“我是担心以后。要是它的口碑慢慢上来了,估计咱们的客源要被夺了去。毕竟有钱有闲听说书的就那么一小撮人,去了那边,咱们的客源必然会减少。而书铺那边,有一部分顾客是囊中羞涩,硬从日常开销中挤出一点钱来买话本的。买了那边的书,咱们的书他们就不一定买了。”

他抬起头来,期盼地望向杜锦宁:“少爷,您看怎么办?”

杜锦宁这段时间是参加完县试又参加府试,为了不打扰杜锦宁,他一直压着这事没说,自己也尝试了不少方法想自己解决。无奈能力有限,他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而跟对方打价格战这种事,还得杜锦宁同意,他不敢擅作主张,因此就一直把这问题压了下来。

此时他无比期盼杜锦宁能想出好办法来。

如果是以前,他不作如此期盼。因为杜锦宁年纪太小,见识也浅,一直窝在漓水县那么个小地方,人再聪明也少了见识。

但经历过周东平这件事,他已经完全没有这种想法了。

杜锦宁年纪虽小,但看到的想到的,格局之大,又岂是他这等人所能企及的?

杜锦宁问道:“这本书是谁写的?有几个茶馆拿它来说书?这些茶馆是一个老板的吗?书铺呢?它们的老板是谁?”

这些姚书棋早就查过了。

他不慌不忙地道:“写这话本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穷秀才,我托人打听过,他是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写了一部分,拿到一个开了三家茶馆的名叫彭家兴的买卖人那里去兜售,被彭家兴高价买了下来。彭家兴即刻盘下了一间书铺,照着咱们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