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9
些深色西装的簇拥下时隐时现,陈楷看了一眼也就不再看了。一旦回神,之前当作耳边风放过的交谈又飘了过来,总编在问:“他那本书还没出来吧?”对方稍稍迟疑了一下:“徐老,不瞒您说,我这里倒是听说完稿了,就是不知道花落谁家……”在还没察觉的时候,陈楷已经微微笑了起来,他低下眼,心想,原来他对他已无怨恨。谢禹那本陆维止的传记出版时是下一年的秋天。那时陈楷早已离开出版业,在慈善机构工作得很愉快,其间还出国了三个月上了一个短期的培训课,在回来的机场大巴上无意中看见了书的封面,才知道这本书是由自己的前东家出版的。毕竟是自己为之付出过努力的一本书,到了周末,陈楷专门去了一趟学校南门的一家书店买书——老板是中文系毕业的校友,结婚之后和太太一起开了这家书店,一大特色就是兼卖作家的首版签名书,在陈楷还是学生时书店就已经颇有名气。毕业后他就没回过学校,找上门时心里还有点忐忑,怕几年不去,书店改换门庭成了餐厅或是咖啡馆。但他的担忧并没有成真,书店还在,规模比当年更大,倒是真的多出了一块用作茶室,一进门就是浓郁的咖啡香气,加上暖气袭人,一下子熏得一阵热意直冲脸颊,连眼镜都跟着模糊了起来。他擦去眼镜上的白气,再抬头才发现店里一角的衣架上都挂满了外套,但书店这边看不到几个人,反而是茶室和书店相连的过道处站满了人,陈楷心想估计是有什么签售,也不上心,在签名书的柜子前面从上找到下都没看到书,还是抱着问问看的心思,找到了前台。谁知道他刚一问,前台的小姑娘就乐了:“这本书的签名本我们没有,谢禹不签名,但是,他现在就在里面做活动呢。”这简直是一下子成了荒诞剧。陈楷下意识地二话不说往门边走,手已经推开了门,又还是收了回来。他走回了过道边,最外围的位子,里面没有用话筒,必须竖起耳朵才能听见在说什么,陈楷听了很久,总算听出了里面那个不知道为什么陌生得很的声音确实是谢禹的,想了半天,发现是他说话的语调完完全全地变了,所以哪怕声音一如往昔,反而感觉更陌生了。他还是来晚了,里面那场不知道是交流还是读书会或者是小范围的采访会的活动已经到了尾声,断断续续之中,他听见里面的人说:“……我和陆维止从无私交,也没有机会一起工作,作为晚辈的我,执意写这本书,起因全是当年和他的一次偶遇。传记无论是多么无私的缘起,落笔时却总有取舍,为了写成这本偏颇的传记,我尽我所能,采访了一些还活着的,或是当时还活着的人,而我对那些没有出来说话的人的感谢,并不逊于对那些慷慨与我、与读者分享细节的人们的。”谢禹说完这段话,站了起来,拿好手杖,向着满室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的人群点点头:“也谢谢大家。”掌声响起得很迟疑,慢慢地才热烈了些,这样的场合他并不熟悉,而在外人面前谈论书,或是自己,无论是什么形式都让他不自在。但自从这本书问世以来,他还是这么做了,像一个全职的作者那样,尽职尽责地配合着出版方,出席书的宣传活动。他低声谢绝请他签名的读者,不去看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记者们的镜头,沿着读者们自觉分开的那条细路向门外走去。越往外走,闷热之意消散得越多,他藏在手套里的手早已腻满了汗意,不由得越走越快,以至于忘记了茶室出口的那道台阶,拐杖一虚,整个人重心前倾,脚步也跟着踏空了。施更生在他身后惊叫了起来,他心想顶多就是摔一跤,连爬起来之后怎么开玩笑都想好了,却没想到有一只手拉住了他,又顺势把他给扶牢了。这好意比让他就这么摔了还让谢禹不悦,更无从谈感激,但他站稳之后还是抬起头,准备客气地道个谢,攀住对方胳膊的手却在下一秒钟,不由自主似的,反而紧紧地收紧了指头。当年只落得电话里一句再见的年轻人活生生站在眼前,对他说了一句,你好。他的眼睛依然明亮清澈,目光里没有愤怒,也不见怨恨。谢禹一时之间,忘记了所有的话。直到又一名客人推门而入,他带来枯黄的叶子和漫天的寒风,扬长而入后,他只是走到书柜前,在那厚厚一叠的新书堆上拿起一本,修长的手指一如枯骨,划过传记主人的名字的瞬间,仿佛一缕惨白的风。ASeparation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