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小说 - 言情小说 - 火不灭在线阅读 - 贰拾伍 雨水(一)

贰拾伍 雨水(一)

    **

    “应知县!”

    裴関加紧打马,终于追上了前头就快隐没在雨里的一人一马。

    那白衣娘子忙着转过头来看她一眼,被雨水浸透的面上端是心神不宁,她形容狼狈,未梳成的发髻此时快散完,及腰的墨发和清浅的素衣随水沾在身躯上,全无半点风范可言。然而她心思不在这上头,一个劲打马直前,雨水倒涨,淹过马蹄,她不出一柱香,居然硬是过了十数里地。裴関只不过比她晚一脚出门,都要追不上,现在才捉到人影。

    不过看清来人后,应传安倒是稍微勒了马缰,与她并行。

    一夜过去,大雨半点要停的迹象都没有,反到淤积泛滥。应传安克制住心头烦忧,强打精神,对她道:“听说蜀中多雨,若逢上几日不霁,骑马上路似乘船过江。今日才算见识到了。”

    “划船可不能照知县这个速度。”裴関抹了把脸上的水,“已经这幅局面,急切也无用。知县还是多多当心路况。”

    应传安摇头,再去看眼前,雨帘后白茫茫一片,都快看不清路,只能凭记忆行驰。她喃喃道:“我只是…心如悬旌,不能自安。”

    睫毛阻挂不住水,雨直冲进眸子,浸得眼睛生痛,更难看路。

    应传安后悔没戴斗笠,不过哪怕戴了,怕也遭不住这疾行而起的风。好在北容山离县府将近,只要再绕过半个山麓,就能到山南的村子里落脚,那也是此行的标的所在。

    “届时你我先借一户人家落脚,再探讨后来事宜。”应传安道,“恰好现在乡民该都在家中,也方便…嘶…”

    应传安勒住马,裴関也随即停下,顺着她的视线探头看去。应传安看着一步之后的深堑心有余悸,身下的马匹好巧不巧还在边上打了个滑,她一震,赶紧策马远离了这块儿地,速度总算是减了下来。

    “…应知县打马飞驰,不只是为了快点到吧。”

    应传安听完沉默一会儿,蓦地笑了,“是。一旦慢下来,山花树池什么都能看清,心里的忧虑便也清楚了。”

    “我亦然。”

    边上的人和自己同一个心境,应传安感到轻松不少,反倒镇定下来,默默瞥了眼她,低头暗笑。裴関察觉到了,并没有多说什么,目不斜视地跟在她身后。

    二人继而无言并行,看到屋舍一角,应传安回头对裴関道:“看来到了地方。”

    村里屋舍俨然紧凑,貌似人丁兴旺,辟出的小路只够三人并行,叫人总担心策马进去会踩踏农田,裴関率先下马,向应传安伸出了手,应传安看着她的动作不明所以,试探着把手搭了上去,竟然被裴関扶着下了马。

    她落地,看着裴関已经自觉地去掌两匹马的缰绳,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抬起的手不得不放下,虚握成拳,又舒展开。

    奇了,她打小就善于骑射,并且广为人知,能上马背以来就从来没有被人扶着下马,独自策马去险要地儿捞人倒是常有。说来裴関会做出如此举动,一路上还老是提醒自己注意路况,是不是觉得她不太擅长骑术。也对,她和人刚见面就托人帮忙把马牵回府里,哪像能骑马的,难怪人误解。

    “裴县尉,”应传安斟酌,“不必如此,骑术之事我还算略通一二,不当劳累。”

    “好。”

    “……”

    她就这么应了声好,脸上没什么表情,也没有下一步动作,应传安莫知所谓,转头去看周遭。

    不出意料,乡民都在家中避雨,路上没有一个人。只有渐渐消失在雨中的屋舍田地。

    当务之急是先找户人家落脚,太狭窄破漏的屋子可以排除,主人自安不得,况且接客。

    她环视一圈,抬步上了石阶,试着敲了敲右手边一户还算可以的人家的大门,敲门声被雨水盖住,应传安收手,自语:“看来要找有门环的门敲。”

    她又在一户门前站定,叩门三下,很快就有人开了门,但并未大开,只留出一道可见人的门缝。应传安透过门缝,看见一张老妪的脸,发丝全白,整齐地梳理好,在头上盘起发髻。

    “小娘子有何贵干?”那老妪开了口,并不怎么热忱。

    “我与阿姊自郧西县来,到郧阳探亲。”应传安不由自主地扯了谎,等自个反应过来也只好顺着说下去,“不料半道碰上了大雨,本与家姊在庙中暂避,怎想这雨越下越大,从昨晚下到今日,不知何时能停。我与阿姊唯恐被困山头,只好下山求得好人家落脚,不知阿嬷能否帮忙?”

    “恕我一介平常人家,实在有心无力,娘子另寻他处吧。”老妪古井无波地回了这么一句,猛地把门带上了,好似急不可耐。

    “……”

    应传安看着紧闭的大门空眨眼,裴阕走上前,道“我们换户人家再问问吧。”

    “好。”应传安转身,却看到周围有几户人家开门探头直往这边张望,大概是被动静吸引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等发觉应传安也在回望他们,便又把门关上了。

    应传安轻叹一声,正要起步,无意看向一扇门,那扇门也开了条小缝,此时條地关上,她愣了下,甚至来不及招呼裴阕,兀自冲到那扇门前,一改方才客气的做派,猛叩那门板,以至于拽着门环试图强行把门推开。屋里的人显然来不及给门上锁,叫她给门开了道缝,连忙压住门,二人隔着门板僵持不下。

    “知县?”裴阕追上来,不太懂她作何如此,“乡民不愿意就算了…何必…”

    “你来帮忙。”应传安打断她,“这门必须开开。里面的人我眼熟!何况他适才反应太过了,必有反常!”

    她都这么说了,裴阕也不多问,趁着门缝被应传安开到最大,把剑柄抵了进去,找着角度踹了脚门板,硬生生把门撞开了。

    应传安看着跌倒在地上的人,一时失语。

    “宋公子?”反倒是裴阕先出声。

    宋玉昇面色不善,低头拍开身上的土尘,扶墙站了起来,没好气地对应传安道:“我怎么不知道应知县竟是沦落到了在山庙避雨的地步?郧阳府衙被淹了?”

    “宋……”听他这语气,应传安迅速回忆起当年余家小公子生辰宴上敲鸣冤鼓的那个少年郎。她哽住,好久才道:“实在抱歉。”

    “知县作何道歉。”宋玉昇转身去收拾屋子,“若为了那门板道歉,确实是应该的。”

    应传安回头,才发现那扇门已经摇摇欲坠,她怪异地看了眼裴阕。罪魁祸首面无表情,一直盯着宋玉昇,眼神明显不太对劲,却不说什么。

    确实。应传安站在屋里,只觉得凉风阵阵,嘀嗒一声,雨滴砸到她鼻尖上,应传安抬头看去,蒲草织的屋顶破漏连片,再看地上,隔几步就有个陶土缸用以接水。然而如此逼仄破小的屋子里,宋玉昇衣冠楚楚,腰剑佩玉,烨烨华贵,全然不似其中主人……什么情况。

    宋玉昇在干燥处收拾了两把椅子,拍了拍椅背:“二位既然执意要进来,想必不会嫌弃,请坐,我……为二位看茶。”

    “宋公子愿意收留,已是感激不尽。”应传安率先坐了下去,裴阕把缰绳拴在井棚边的木桩上,也进了屋子。宋玉昇看二人坐好,好似才心安,转身离去,不过也只是到了几步之遥的小隔间,用草帘隔挡出一间厨房。

    裴阕看着他的背影,摸着椅子坐了下来,方坐定,应传安轻声与她道:“县尉可是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知县认识他?”裴阕反问。

    “一言难尽。”应传安摇头,“倒是裴县尉,似乎……”

    “不应该。”裴阕没听她说完,好似自言自语,“属实不应该。”

    “什么?”

    “宋将军怎么会在郧阳?”

    将军?

    应传安还要再问,宋玉昇已经端着茶水出来了,她就只好作罢。

    往那托盘看去,有三盏茶,还有一碗汤药,用白瓷碗装的,碗面上甚至有桂桃描纹。

    宋玉昇把茶递过来,应传安低头看,是按旧法煎的姜茶,还放了大葱一类的佐料,驱寒神效,口味奇特。她接过来,托着茶盏,一时有些无从下口。

    这茶一时半会煮不好,想来不是特地为她们现煮的,但这显然不是一个人的量…那?

    她疑虑之时,身后横来一串咳嗽声,应传安转头仔细去瞧,才发觉有一道极不起眼的暗门,宋玉昇听到房内声响,径直走到了房门前,直接把门敞开了。

    门户大开,饶是应传安想规避侧目也来不及,只能端坐整肃,不至于太过失礼。

    “你做什么?”一声呵斥传来。

    房内更加狭窄,只有一案一榻,但整洁干燥。因着房内未开窗,还点了一支红蜡烛。书案案角圆润,涂漆磨掉许多,上头用麻布铺了面,垒了十几册书卷,榻上还有许多籍册,直接把中间的人围了起来。应传安辨认出其中除了经史子集外,还有些鬼怪杂谈。

    一个素衣女子坐在其中,手上正执一只笔,或许在写什么东西。看着宋玉昇连招呼都没打直接进来,眉头紧蹙,本苍白的面上迅速浮起红晕,让本就病容憔悴的脸更加病态,梨雪素容失掉魂,面若桃花淡几分。看起来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已然有了垂垂朽矣的孱弱。

    “给你送药。”宋玉昇的语气更加不善,直接把药碗撂在案上的书堆里。

    那女子惊呼一声,赶紧把碗底下那本书抽出来,药碗随即滑落到地上摔的稀碎,溅洒出来的药液燎过她手腕,瞬间烫红了一片。她浑然不觉,先去检查手上的书,果然有碗底残留的一圈水渍,棕黑的药液印在素白的纸上,实在刺眼,她愣了许久,侧过脸面向墙壁,肩膀直抖,“你出去。”

    宋玉昇默不作声,蹲下来收拾瓷碗碎片,那女子的喘息声更大了,似在极力忍耐什么,胸膛起伏不定,让应传安怀疑她马上就要喘不过气来,她对宋玉昇重复道:“你出去。”

    应传安自觉转过头,不再看她失态的模样,裴阕与她对视一眼,欲言又止。

    当啷的碎瓷撞击声外,雨水如注,从屋顶落到陶土缸中,已是快要溢出,嘀嗒嘀嗒。气氛微妙,裴阕看向应传安,她低头阖眼,不时有水滴顺着睫毛和发丝滴落到透湿的衣裳上,她倒也不觉得冷,手中姜茶的热气晕起一片雾,俨然岁月静好非礼勿视的模样。

    “裴县尉,”应传安突然叫她,睁眼笑着看过来,“就这家了”

    “……”裴阕知道她指的是就逮着这家套话了,不过这个决策正确与否,在她看来还是难说…总之照办就对了。

    “不过,县尉为什么唤他宋将军?”应传安小声问。

    顾及到宋玉昇就在几步之外,还不知道何时会出来,裴阕删繁就简:“他为郧阳人,三年前因功封作定远将军,领关中右军,现在应该在长安任职…怎么会在郧阳见着。”

    “原来如此。”应传安讶然,“我道为何腰挂金印。二十来岁的将军,真是少见。县尉的意思是,他不该出现在郧阳?然而我早在五月初就与他会过面。”

    碰的一声响,门大概是被甩上的,宋玉昇端着碎瓷片走了出来,应传安本急着再说什么,硬生生止住。

    他一言不发地走过二人,撩起帘子要把东西放回厨房,应传安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突然出声喊到:“宋公子。”

    “……”

    宋玉昇停住,把帘子放下,眯着眼睛,道:“应知县何事相告。”

    “我想起前先日子在余家小公子生辰宴上的事。”

    “知县别是来兴师问罪的。”宋玉昇冷笑,“还是说,知县要给个公道。”

    “自然是要给个公道。不过在此之前,我想问问,宋公子是如何从山匪手中救下那个姑娘?”

    他回答的轻巧:“回乡途经北容山,恰好碰上盗匪作乱,顺手就救下了。怎么,这很重要么?”

    “回乡?”应传安佯装不解,“宋公子外出做什么的?这山匪之祸积灾良久,不是一天两天了,或有数年之久,公子既然要除恶扬善,何苦等到如今?”

    应传安在等他的回答。他若是如实相告,那或许属她多疑;若隐瞒扯谎,按他这身份和事迹,怕是居心叵测。